北医心理学教授胡佩诚:心理咨询行业乱象怎么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055 更新时间:2019/11/13 22:08:28 热 ★★★
原创: 胡佩诚 健康报文化频道2019年11月13日
前不久,一则起底心理咨询行业乱象的新闻引发关注。4年来,许先生夫妇累计花费40万元用于心理咨询,不仅咨询效果甚微,咨询师还经常故意拖延咨询时间,一次咨询最长达5个小时。在许先生夫妇为剩余257分钟争取退款之时,咨询师拒绝退款并以公开录音相威胁。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有心理咨询需求的人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心理咨询行业收费无明确标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也逐渐暴露。本期,我们邀请心理学家、资深心理咨询师胡佩诚教授就完善我国心理健康职业教育,提升心理咨询服务水平,规范心理服务市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编者
北京大学医学部 胡佩诚
我国“应用心理学”培养方向的教育不聚焦、不到位
在5000年中国文明史上,涉及临床心理的内容,虽说只有朴素的思想与零散的案例记录,如张从正的《儒门事亲》(已是很典型的行为治疗),但也足以让我们对先辈的临床心理工作怀抱敬仰。
1879年,冯特在德国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世界现代心理学的诞生。1917年,陈大齐教授在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之后的若干年中,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出现了一些临床心理学家,也有一些零星的咨询和治疗,但在国际心理学史上并未受到关注。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很多心理学家走出国门,或请进国外的心理学家来讲学,特别是翻译了一大批国外最新的基础与临床心理学的著作,大大推动了中国临床心理行业的发展。其中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一个新的职业---心理咨询师的诞生。与此同时,临床心理学的学术论文数量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人员也在与日剧增。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召开、中央22部委《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以及2018年中央10部委《关于印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发布,使得心理健康更加被重视,从事心理健康的人员数量与技术水平逐步增加,有些心理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随着心理健康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些“鱼目混珠”的现象随之出现。特别是目前在心理咨询行业中出现的一些乱相,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比如,没有明确规定的收费标准而自行决定过高收费,甚至为多收费而不当延长咨询时间;探知来访者的“秘密”,而未能处理好咨访关系;有些精神疾病被当作普通心理问题处理,非但无效,还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等等。
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应用心理学”培养方向的教育不聚焦、不到位,培养过程(特别是临床实践缺位)与师资水平均难以达到国际上临床心理学的水准。因此,尽快提高我国心理健康专业的教育水平,培养出一大批合格或者更应是高水平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并出台一系列具体的行业管理保障的措施与标准,应是当务之急。
应按照医学教育的模式来培养心理医生或心理健康医生
长期以来,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存在误解,认为心理咨询服务就是耍“嘴皮子”。殊不知,心理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在多数发达国家是综合大学必设的学科。在心理学40多个分支中,临床心理是最大的分支,也是最受重视的方向。大学大多设立临床心理学院或系,培养临床心理的博士。在5年博士培养期间,一般要安排在综合医院(主要为精神科)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见习,在学校期间,要安排足够数量接待个案的实习工作,即大学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空间与条件,促使学生毕业前就应具备处理心理问题的实际操作基本能力。获得临床心理学职业资格的主要来源为博士,至少为硕士。某些发达国家的临床心理学家已开始具有处方权。
由此可见,坚持专业化方向,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必由之路。多年来,我国高校的许多教师提议:在临床医学的分支下,设立心理健康分支,即按照医学教育的模式来培养心理医生或心理健康医生——从事心理健康的专业人员。
在大学建立心理健康学院,经过5(本科)~7(硕士)年的训练,培养出高质量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应能参加心理医生的资格考试。毕业后,更应能参加心理咨询师以及心理督导师的职业考试。
如果心理咨询师是“运动员”的话,心理督导师实际是“教练员”。本科阶段应获得心理咨询师的资格,研究生应获得心理督导师资格。大学应以医学院校为主,因为它们大多有附属医院。也就是说,这支队伍的培养应参照医生的培养。让学生不仅应懂得足够的基础知识,更要懂得实际操作能力。与人的灵魂打交道,这是一件比躯体医生看病更难的工作。教育的目标上,不仅要使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操作的临床能力(能处理包括精神障碍在内的各种心理问题,还能会用基本精神病药物);还特别需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成长(即个人的精神健康),要有团体训练,还要有一对一的督导,其中括清理人生历史上与现实中的“心结”与痛苦。
那么,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可包括民营私立大学)可不可以办?可以。但要按照心理健康规律办学。要与医疗单位结合,要有好的实习基地。学校应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或咨询室,为学生接待来访者提供便利。
SHAPE \* MERGEFORMAT
心理咨询服务市场亟待规范
此外,心理咨询服务市场也亟待规范。就收费标准而言,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是按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教育背景来收费的。比如,护士出身,学了心理治疗,毕业后的收费标准是每小时60-80美元;社会工作者每小时收费80-100美元;临床心理学家100-130美元;医生130-150美元;特殊训练的专家(如性治疗师),则可达每小时200美元。
我国现行的收费标准,是按公立与私立机构区分的。公立医院的收费严格按照国家已订立的标准,而民营机构的收费则不受限制。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心理咨询价格普遍依据心理咨询师的资质、从业经验等,实行阶梯定价,每小时从800到4000元不等,而且经常会推出打折、赠送时长等活动。在这样的模式下出现了一些心理咨询师恶意拖延时长、诱导过度消费的现象。因此,规范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即全国要订立相应的行业标准。
不仅收费要有标准,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过程,也要有明确的规定。如一次收费一般不能大于三次以上的费用;一次服务原则上不超过1小时(团体治疗或某些特殊治疗,如催眠治疗等例外);未征得来访者同意不允许录音录像,更不允许以暴露患者隐私为由要挟患者。
现行的精神卫生法中规定,心理咨询师不能碰精神疾病,心理治疗师不能做诊断,但这一规定是与国际不接轨的。目前看有一定意义,但随着我国心理干预水平的提高,这个规定应做相应的修改。如果心理(健康)医生能被推出,其执业范围,应不受现行精神卫生法的限制。
我国目前已有近百万心理咨询师,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何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心理督导师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心理督导师,不仅仅是对心理治疗方法的督导,更是全方位打造一个临床心理学人才的督导,含36项技术,包括语言分析、表情分析、逻辑训练、哲学思维、投射评估、个人成长等更加全面的培养。继续教育终生学习的理念、心理督导+的多学科交叉教育、全程记录与个性化培养的模式,是世界心理学教育的中国创新。
编辑/魏婉笛
校对/刘美琴
SHAPE \* MERGEFORMAT
在这里,我们感悟医学人文
在这里,我们领略医界文化
在这里,我们体会医者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