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心理健康问题堪忧,高素质心理督导师你在哪?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04 更新时间:2019/9/6 21:38:14 热 ★★★
2016年,中国吹响了“健康中国”的号角,更是擂响了高素质心理学家培养的战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简单劳动的某些职业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高科技的发展也必然会取代低科技的职业等等。而运用人类最复杂、最难以揭示秘密的大脑的活动的职业,恐怕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被替代。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就属于这一类。
心理健康的现状并不令人类满意。不断出现的震惊世界的各类突发事件的背后暴露的是种种精神与心理问题。如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临床心理学家,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现代心理学如果以1917年北京大学陈大齐教授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作为标志的话,大约为百年之久,历经苦难与周折,发展十分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学发展有所加快,但毕竟观念上阻力仍很大。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是我国发展临床心理学的黄金时期。一大批医生走进综合医院进行心理治疗。心理学专业的人才也大量进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第一线。心理咨询师在我国的职业大典中诞生。心理治疗师的考试进入医院的职称系列。这些事业的推进,为我国的临床心理学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与活力。《精神卫生法》在2013年的出台,也对我国的临床心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2016年,心理健康也被迅速提上我国健康工作的日程。国家有关部门也都相继出台具体政策,要求把心理健康服务做到“全覆盖”。这将需要多少合格的、受老百姓欢迎的心理学家啊?
“心理督导师”的概念也就在此时迅速发展起来。笔者与一大批临床心理学家本着造就中国新一代的临床心理学家的目标,以岗位胜任力为方向,力图从全方位打造一支高素质临床心理家的专业队伍。我们参考医师的培养模式,内容宽度上涵盖从基础知识到临床技能;知识深度上要求从非病到病都了解或掌握;技术手段上,要求从普通心理测评到投射测验方法都掌握;观察与思维上,要求从语言与表情分析、逻辑学以至哲学上都有所思考。
这就是说,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心理督导师能成为心理督导的科学家,成为国民心理健康服务的高手,成为老百姓信赖的“天使”。
“心理督导师”要进行继续教育与终生教育。这个培养体系要力求做到追踪每一位学员,为其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信息、动态、前沿与发展的机遇与思考。
心理督导师培训后的就业取向也是个关键的问题。从目前的形势分析,获得证书后,可去医院承担心理督导的任务,如参与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的心理干预、健康管理的心理督导等。此外,在社区卫生的心理干预、漂浮治疗中心、EAP项目等多种行业都会有较大的需要与就业可能。而且随着社会对人的劳动价值的重视与物价水平的调整,心理督导师所提供的服务将会有较好的价值体现。
目前,《心理督导师》专著即将问世。这是我国第一本,也应该说是世界第一本《心理督导师》专著。为了更好地与世界学者交流,我们特地将目录翻译成英文,便于世界各国的同行们了解我们的设计与思考,以更好推进这样一个全新的职业。
愿心理督导师这支队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临床心理学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