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英心理督导师培训中心,心理督导师专业培训基地
17710723743
  • 您现在的位置: 心理督导师培训中心 > 分类知识 > 亲子关系与教育 > 正文

    现代青少年亲子关系产生冲突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14277   更新时间:2016/1/7 22:07:47           

    现代青少年亲子关系产生冲突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摘要: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长期以来,我国家庭教育从教育的主体上来看,都是强调家长对孩子的单方面的教育,这致使亲子冲突和矛盾的出现机率不断增加,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关键字:亲子关系,亲子冲突,原因,策略

    亲子关系原是遗传学用语,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这里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的家庭中父母和子女所构成的人际关系[1]。亲子冲突指亲子双方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体现了目标的不一致并且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下从家长和学生角度两方面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
    一.亲子关系产生冲突的原因
    (一)家长因素:
    1
    教养方式不当。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在爱的尺度上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一般可将其分为溺爱型父母、专断型父母、放任型父母。溺爱型的父母会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还可能形成不讲理的坏习惯,当面临困境便会缺乏信心而导致失败。专断型父母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常以惩罚强制执行。这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与父母对立,还会出现恐惧、胆怯。放任型的父母已不干涉原则为基础,,长期以往,孩子因为缺少关心而缺少社会责任感、不懂爱和关心。
    2
    教育观念片面。为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快乐,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许多父母不顾孩子的潜能和兴趣,热衷于高学历,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公德、、勇气信心、心理承受力等非智力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孩子在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人格上的缺陷可害其一辈子。[2]
    3
    亲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由于许多家长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再加上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有限,同时随着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许多家长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致使他们无暇顾及甚至忽视对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和指导。这已成为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  
    (二)青少年因素:
    1
    青少年年龄特征。学生进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思想、要求、兴趣,而父母却不理解,只是一味的强调读书,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初中生大多反映有许多话宁可跟同学说也不和父母说,高中学生反映与父母无话可说,若父母管教过严会使青少年走向极端。
    2
    青少年心理特征
      ⑴
    学习压力过大。 学生清楚家长对她们的期望,知道自己身负重任,她们尽心尽力读书,以报答父母,学习好的学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重点中学的学生,他们觉得自己的成败要决定却家人的命运,有此感到心理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可以影响学生的发展,有些学生每次考试都将期望值定的很高,由于不切实际或其他原因而失败,她们认为无法实现父母的期望,因此丧失信心,产生自责的心理。
     ⑵
    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学习成绩差并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学习动力不足,她们整天听见父母唠叨要好好学习,而不清楚学习的真正动机,她们以为是为父母读书,所以无主动学习要求、对学习缺少兴趣,只是为了敷衍家长去学习。不少好学生也是为父母的期望去学习,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够,不喜欢学习、就是为了完成父母交代的任务,有的遇到困难甚至会出现恐学、逃学。
    二、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得策略
    (一)建立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民主型的父母对孩子爱而不惯、严而不岢、信任、尊重、民主平等。研究表明,持这种教养方式的家庭首先,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可靠。其次,是满足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与被尊重,也学到了怎样爱他人并尊重他人,另外,温馨的家庭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当孩子犹豫、彷徨或遇到困难时可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3]
    (二)在家庭教育中注入情感因素
       
    在家庭道德教育中,正确的情感体现在关心、尊重、理解、信任、期望五个方面。[4]
      1
    、关心是家庭教育的切入口,既要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也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要。
      2
    、尊重指家庭教育里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尊重的情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感。
      3
    、理解是说家庭里教育者设身处地站在被教育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4
    、信任,教育者信任被教育者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有改正缺点、认识错误的需求,有积极上进的愿望和决心。
      5
    、期望心理学试验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期望、鼓励所带来成功教育的例子,在期望中,被教育者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地进步。
    (三)树立完整的父母意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对子女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也要父母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修养,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表明,父母对子女的口头教导效果远不如身体力行,家长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关注青春期发生的变化,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培养、教育子女。
    (四)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教育好孩子,家长不仅口头上讲道理,而且能在行动上做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会潜移默化塑造孩子的心灵,身教重于言教。

    在分析了现在青少年亲子关系产生冲突原因的同时也找到了应对的策略,这深化我们以往对父母教养方式及青少年自主意识增强这一心理变化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和认识。可为改善亲子关系、增进家庭和睦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对促进亲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