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动力学督导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3719 更新时间:2016/1/7 17:21:45 热
心理动力学督导
心理分析疗法又叫精神分析疗法、分析性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中主要的一种治疗方法。精神分析的启蒙者是催眠术的先驱者麦斯麦,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创立并发展和完善了精神分析学说。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潜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弗洛伊德把它形容成浮在海里而沉人海水中的冰山的主体部分,虽然我们意识不到潜意识的内容,但我们大多数的动机是潜意识的。潜意识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各方面的行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源于人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
精神分析学说以潜意识的理论为基点,所要探讨的是“一个人为什么是他那个样子”的真正原因,它设法将潜意识的东西进入意识中来(如采用自由联想法),然后通过自我认识,以摆脱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精神分析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它能够挖掘出深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使之被召回到意识中来。
患者借助于医生的分析、解释,理解这些关系,彻底顿悟和认识自己;医生再加以疏导,使患者宣泄并消除深藏在潜意识中童年的精神创伤、心理矛盾和痛苦体验,最后矫治不良行为,达到治疗目的;精神分析的奠基不是出于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其中包括了诸如抗拒、压抑、性欲、攻击、恋亲情结等诸多无意识的心理反应。探讨病人的深层心理,识别潜意识的欲望和动机,解释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协助病人对本我的剖析,解除自我的过分防御,调节超我的适当管制,善用病人与治疗者的移情关系,来改善病人的人际关系,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症结,促进人格的成熟,提高适应能力。
1.心理分析原则
弗洛伊德的弟子琼斯后来把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原则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心理决定论原则:心理过程不是偶然发生的,成年期甚至老年期出现的许多重大的心理或生理问题,都可能源于儿童期的人格发展障碍,这便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支撑点。罗恩·哈伯德更认为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源于胎儿期,他倡导“回思术”,让病人逆转时间“回到童年”,甚至“回到子宫”,以求明白当前行为最早期的决定因素。而荣格认为个体有许多集体无意识的原型,这是世代祖先经验的积累。
(2)情感过程的自主性原则:情感过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它可以脱离原情并移置到其他方面。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由于心理医生设身处地理解患者的内心,患者便可能对心理医生产生强烈的、毫无根据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情感移置,而把心理医生当作与其原情有关的人。因此,心理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情感生活的重要线索,并引导患者了解自己的无意识,从而达到心理健康。
(3)心理过程的动力性原则:‘心理过程是有动力的,而且具有释放与之相关的能源的趋势。因此,无意识的冲动都是在寻求发泄的窗口并以不同方式发泄出来,如:
直接发泄:不受任何干扰或改变,具有破坏性,因此会触犯法律或道德。
择机发泄:顾及到法律的禁令和道德的戒条,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并有适当的对象时才发泄。
不敢发泄:内心压抑太多,动机冲突又强,有可能成为“精神病人”。
升华:把无意识的冲动当做人生前进的动力,适应社会的法律与道德来改变原冲动的形式,或改造社会的法律与道德使之更符合人的本性。
(4)心理压抑的作用原则:法律、道德、习俗等随时监视着无意识的冲动,个体心理存在压抑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其原则与动力性原则是相对应的。
(5)精神冲突的存在原则:无意识的冲动和心理压抑的相撞,便导致精神冲突;相撞不断,则冲突不止。
(6)儿童心理的意义:成人期的愿望和重要事件寻根究底都与儿童期的心理愿望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重视对儿童期心理的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儿童期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便是人生的缩影。
(7)儿童心理的性欲:个体的发展从初生婴儿的口腔期到肛门期、性器期乃至少年的两性交往期都是以性欲为主要发展动力的。结合上述原则,性欲也便贯穿于人生各阶段且起着重大的作用。
由上述观点可看出,弗洛伊德认为心理障碍者的症状和病理表现便是这众多原因的复合物,其组成的基本因素则是各种动机和本能的冲动。将病人对此毫无所知的心理因素召回到意识中来,通过多次的揭示和解释,调适心理障碍者或精神病人的心理紊乱,让其了解无意识的伪装和真实含义,扩展意识生活的内容,这便是心理分析疗法的治疗目的。
精神分析疗法最经典的方法有自由联想法、移情分析法、梦境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