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团体督导干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4075 更新时间:2016/1/7 16:05:27 热
心理团体督导干预
个别督导是专业化训练的基础,但督导师也提供大量以团体形式开展的督导。如,在我们的印象中,实际上大学的训练项目在临床课程中或多或少地都采用了团体督导。事实上,咨询与相关教育项目鉴定委员会(CACREP)标准(Council,2001)就包括了对团体督导的要求。正如许多研究所指出的那样,在实习阶段及其他训练项目中,团体督导也是一项核心内容。里瓦和科尼什(Riva & Comish,1995)报道,心理学博士课程的实习训练点中有65%使用了团体督导。另外两项研究报告指出,尽管督导师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个别督导,但团体督导仅次之。这两项研究中有一项(Goodyear & Nelson,1997)调查的是在大学咨询中心的督导师;另一项研究(Wetchler et al.,1989)中的督导师是家庭治疗督导师。在有关督导取向和背景的调查中也得到相似的结果,说明团体督导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章的目的就是提供团体督导的大致框架。为了做好这一点,我们希望大家消除一个错误的看法,即个别督导在本质上比其他督导更优越(McCarthy,DeBell,Kanuha,& McLeod,1988)。事实上,在少数几个对团体督导和个别督导进行对比的研究当中(Averitt,1989;Lanning,1971;Ray & Altekruse,2000),几乎没有发现一种模式的训练结果强于另一种,尽管雷和阿尔特克鲁斯(Ray & Altekruse,2000)发现,被督导者更愿意选择个别督导而非团体督导。
在本章中,我们将从有限的实验文献中提取出一些已有的内容,并且增添补充一些概念性的以及实践性的文字资料。本章的指导思想可以借用卡特赖特和赞德(Cartwright & Zander,1968)关于团体的如下三种基本假设予以描述:
1.团体能够调动对于个体将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强劲动力。
2.团体同时可能产生好的和坏的结果。
3.对团体动力学的正确理解……使得团体所要求实现的结果有可能明显地提高。
团体督导:定义和概念
霍洛韦和约翰斯顿(Holloway & Johnson,1985)把团体督导定义为一个过程:“督导师监督被督导者在同伴群体中的专业发展”。我们在框图10.1中列举了我们所提出的更加扩展的团体督导定义。这个定义与卡特赖特和赞德关于团体的定义是相互一致的。他们认为:“团体是与其他人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互依赖关系的个体的集合”。这似乎给我们一个提示,那就是我们的定义似乎排除了已获得从业执照的同伴之间互相咨询的会议讨论。不过,尽管本章后面的部分我们将采用“同伴团体督导”这一术语,但这种实践活动在技术上更倾向于咨询辅导而不是督导,因此与我们所提出的团体督导定义也并不矛盾。
我们在定义中并没有提到团体的规模。仅有的一项针对督导团体规模对训练效果的不同影响的研究,也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Ray & Alerkruse,2000)。但是,关于团体的规模,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阿伦森(Aronson,1990)提出:如果一个人想充分地注意每一个人,比较合适的团体规模应该是5、6人,尤其是当每个成员都有相当多的案例需要督导时。蔡克林和芒森(Chaiklin & Munson,1983)建议应有6~12名团体成员,而施赖伯和弗兰克(Schreiber & Frank,1983)建议至少要7人。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团体人数越少,就越有破裂的风险,这是因为如果被督导者缺席或者退出,督导就要中断。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理想的团体规模经常是很难达到的。里瓦和科尼什(Riva & Cornish,1995)在对心理学实习点的调查中发现,典型的团体督导包含3~5名被督导者,这个数字通常是由实习点的实习生数量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在大学的训练项目中,实习生的团体规模一般可以达到10人,这是CACREP(2001)所能允许的团体督导的最多人数。实际上的人数通常是由提供实习课程的大学对选修该课程的报名人数限额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