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干预的方法、形式和技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3013 更新时间:2016/1/7 16:05:21 热
督导干预的方法、形式和技术
随着科技和计算机技术日益复杂化,以及助人职业对督导表现出的高度兴趣,督导的各种技术、方法以及程式以高速度持续发展。由于这一领域所具有的动态性质,我们并不打算列出督导干预所包括的全部内容,而是希望反映出,随着临床督导的不断发展督导师选择方法的多样性,提出使用不同方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报告研究文献中所提供的关于这些方法的使用频率及其相对的优点和缺点。
自我报告与个人成长
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说,自我报告是一种简单的督导形式,但我们认为要想做好自我报告却是很困难的。事实上,最好的和最差的督导都可以在自我报告的领域里找到。在最好的条件下,被督导者将同时在概念层面和个人层面上接受挑战,并学会很多东西。然而,许多依赖于自我报告的督导师都会陷入停滞状态;督导变得形式化,在不同的督导会谈之间或被督导者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最近几年里,专业文献对自我报告的关注相对较少,焦点更多集中在督导形式上,其中包括对被督导者工作的直接样本分析。但是,自我报告仍然是一种常用的督导形式,尤其在对研究生的督导中更是如此(如,Goodyear & Nelson,1997;Magnuson,1995)。运作得最好的情况下,自我报告可成为一种很强的导师关系,被督导者借助于自我报告的形式,对涉及到治疗师-来访者关系的案例概念化能力和个人知识进行精细的调整。在最糟糕的情况下,自我报告变成了一种完美的途径使得被督导者在压力的驱使下扭曲(而不是报告)自己的工作情况,无论这种做法是否是有意识的(Noelle,2002)。根据霍洛韦(Holloway,1988)的观点,自我报告一般是不适合初级被督导者的,他质疑排除直接观察(包括使用录音或录像)的督导模型是否明智。霍洛韦指出,没有直接观察的督导将丧失以下几方面的益处:(1)关于来访者问题的独立判断;(2)直接通过有问题的案例来说明如何从来访者的信息当中得出推论。霍洛韦的观点得到了普遍的接受,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自我报告方法的一个致命弱点:作为一种督导策略,它只是与被督导者的观察和概念化能力以及督导师的敏锐洞察力具有类似的作用。